斲毀
成語(Idiom):斲毀(zhú huǐ)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h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摧毀、破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斲毀是由“斲”和“毀”組成的成語。斲意為砍伐,毀意為摧毀。合在一起,表示砍伐摧毀,形容毀滅、破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斲毀通常用來形容破壞性極大的行為,或者形容某個物體被嚴重破壞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戰爭、犯罪等造成的巨大破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斲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章中:“夫斲而不可方者,積水也。”莊子通過這個成語來比喻人們對于事物的破壞行為,如同砍伐積水一樣,無法取得實際效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斲毀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斲”為動詞,表示砍伐;“毀”為動詞,表示摧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戰爭斲毀了整個城市,無數家庭失去了家園。
2. 小偷在夜晚斲毀了商店的門窗,盜走了大量財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斲毀”這個成語與砍伐和摧毀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斧頭砍伐一座房子,將其摧毀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破壞、摧毀相關的成語,如“拆東墻補西墻”、“毀于一旦”等,以增加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颶風斲毀了我們學校的操場,我們不能再在那里玩耍了。
2. 初中生:火災斲毀了我家的財產,我們只能重新開始。
3. 高中生:戰爭斲毀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人們需要團結重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