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龕
成語(Idiom):檀龕(tán kān)
發音(Pronunciation):tán k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供奉神佛的小龕,比喻心地善良、虔誠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檀龕”由兩個詞語組成,其中,“檀”指的是一種貴重的木材,用于制作供奉神佛的龕子;“龕”指的是一種供奉神佛的小閣子。成語“檀龕”比喻心地善良、虔誠的人,他們像供奉神佛的檀龕一樣,內心純凈,虔誠奉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檀龕”常用于描述人的品德和行為,表示一個人心地善良、虔誠奉獻的特點。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高尚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事業、家庭或社會的奉獻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檀龕”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據傳,孔子曾在山中遇到一個老人,老人為孔子指引了回家的路,孔子感激之余問老人是否有什么可以回報的。老人說:“我只是一個修筑檀龕的人,希望你能夠在檀龕前祭奠。”孔子聽后感嘆道:“這位老人心地善良,虔誠奉獻,像檀龕一樣純凈。”從此,成語“檀龕”就用來形容心地善良、虔誠奉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像 + 檀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就像檀龕一樣純凈。
2. 她對公益事業的奉獻精神,堪比檀龕。
3. 這位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像檀龕一樣無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檀龕”與高尚的品德和虔誠的奉獻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供奉神佛的檀龕,內心純凈、虔誠奉獻的人就像這個檀龕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成語“檀龕”相關的文化和歷史知識,了解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心地善良”、“虔誠奉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像檀龕一樣善良,總是幫助別人。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教育就像檀龕一樣無私奉獻。
3. 高中生:他的行為舉止像檀龕一樣純凈,深受大家的尊敬。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以檀龕為榜樣,努力發展自己的品德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