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獸
基本解釋
即蟨。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爾雅·釋地》:“西方有比肩獸焉,與邛邛、岠虛比,為邛邛、岠虛嚙甘草。即有難,邛邛、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 郭璞 注:“《呂氏春秋》曰:‘北方有獸,其名為蟨,鼠前而兔后,趨則頓,走則顛。’然則邛邛、岠虛亦宜鼠后而兔前,前高不得取甘草,故須蟨食之。” 陸德明 釋文引 李巡 曰:“邛邛、岠虛能走,蟨知美草。即若驚難者,邛邛、岠虛便負蟨而走,故曰比肩獸。”參閱 清 郝懿行 《爾雅義疏·釋地》。
成語(Idiom):比肩獸 (bǐ jiān shòu)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ǐ jiān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與某人相媲美、并肩而行的人或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肩獸一詞源自《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比肩獸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的前腳比后腳長一倍,因此它可以與人們并肩行走,但由于它的后腳比前腳短一倍,所以在行走時,它總是看著人們的肩膀行走。因此,比肩獸成為了形容能夠與某人相媲美、并肩而行的人或物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肩獸常用于形容能夠與自己水平相當、能夠并肩作戰(zhàn)、共同進退的人或物。可以用來表達贊美、敬佩和尊重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肩獸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逍遙游》。莊子以寓言的形式講述了比肩獸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莊子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肩獸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形容詞“比肩”和名詞“獸”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一直是比肩獸,共同面對困難。
2. 這支隊伍的每個隊員都是比肩獸,他們能夠共同奮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比肩獸的形象與并肩行走的場景相結合,形成生動的記憶圖像。也可以通過反復使用和復習這個成語,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比肩獸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并肩、合作相關的成語,如“肩摩踵接”、“肩負重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好朋友一直是比肩獸,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籃球隊員都是比肩獸,他們共同努力,取得了冠軍。
3. 高中生:我希望我和我的同學們能夠成為比肩獸,共同面對高考的挑戰(zhàn)。
4. 大學生:我們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是比肩獸,我們一起研究項目、一起解決問題。
5. 成年人: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一直是比肩獸,我們共同創(chuàng)業(yè)、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