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鞭辟著里(biān pì zhāo lǐ)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pì zhāo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犀利,一針見血,直指問題的本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鞭,鞭策;辟,指出;著里,指中的意思。鞭辟著里形容言辭犀利,直指問題的本質,不拐彎抹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辭、文章、演講等直指問題本質、一針見血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有才思、善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的文章言辭犀利,直指問題的本質,被稱為“鞭辟著里”。據說,董仲舒曾經在朝廷上批評吳漢的作法,用了一句“鞭辟著里”的話語,讓吳漢深受觸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總是鞭辟著里,讓人深思。
2. 這篇文章寫得鞭辟著里,一針見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鞭辟著里”與言辭犀利、直指問題本質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一針見血”、“言簡意賅”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鞭辟著里,讓大家都佩服。
2. 初中生:這篇文章寫得鞭辟著里,讓我受益匪淺。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鞭辟著里,挑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4. 大學生:她的評論總是鞭辟著里,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