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體
基本解釋
◎ 四體 sìtǐ
(1) [limbs]∶指人的四肢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2) [four styles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書法中指真、草、隸、篆四種字體
英文翻譯
1.the four limbs; arms and legs
詳細解釋
(1).四肢。《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晉 陶潛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詩:“四體誠已疲,庶無異患干?!?清 趙翼 《偶書所見》詩:“乃厭四體勤,專想飽且燠。”
(2).指整個身體,身軀。 唐 顧況 《謝王郎中贈琴鶴》詩:“因想 羨門 輩,眇然四體輕?!薄端挠斡洝れ`耀分龍會為明輔》:“兒今此行,若再飲酒,有違父命,四體不得回鄉(xiāng)?!?br>(3).比喻君王的輔弼大臣?!蹲髠鳌は骞辍罚骸扒宜抉R令尹之偏,而王之四體也?!?杜預 注:“俱股肱也。”《后漢書·蔡邕傳》:“夫宰相大臣,君之四體?!?br>(4).指 晉 衛(wèi)恒 所撰《四體書勢》。見《晉書·衛(wèi)恒傳》。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字法昉自《四體》。”原注:“ 晉 衛(wèi)恒 撰?!?br>(5).指古文、篆、隸、草四種書體。 清 馬國翰 《<四體書勢>序》:“ 恒 於四體,自作古、隸二勢,篆述 蔡邕 ,草述 崔瑗 ,合而諷誦,如出一手。”
(6).今亦通稱真、草、隸、篆四種書體。
(7).集句詩的別稱。 宋 陳師道 《后山居士詩話》:“ 王荊公 莫年喜為集句, 唐 人號為‘四體’?!?/p>
成語(Idiom):四體不勤(sì tǐ bù qín)
發(fā)音(Pronunciation):sì tǐ bù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懶散,不勤奮努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體指的是頭、手、腿、腳,不勤指的是不勤奮、不努力。四體不勤形容一個人懶散,不勤奮努力,不肯動腦筋、動手努力去做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工作不努力,學習不用心,生活懶散不積極的狀態(tài)。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孟子·離婁上》:“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意思是說,四肢不勤奮努力,五谷也就無法分辨。后來,人們將“五谷不分”省略,只用“四體不勤”來形容一個人的懶散狀態(tài)。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體不勤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順序要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只知道玩游戲,四體不勤,怎么可能有好成績呢?
2. 這個員工工作效率低下,四體不勤,已經(jīng)被公司開除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四肢懶散,不愿意動,就像一個人四肢都不勤奮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勤奮努力相關(guān)的成語,如“勤能補拙”、“勤學苦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四體不勤的同學一起做作業(yè),他們總是拖我后腿。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努力學習,不能四體不勤,要不然考試肯定會不及格。
3. 高中生:我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學習,不能四體不勤,要為將來的大學考試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