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診
成語(Idiom):危診(wēi zhěn)
發音(Pronunciation):wēi zh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醫生在病情危急時進行的診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危診是由“危”和“診”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危”表示危險、緊急,而“診”表示診斷、治療。危診的基本含義是指醫生在病情危急時進行的診治,意味著醫生必須迅速判斷病情并采取緊急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危診常用于描述醫生在緊急情況下的醫療行為,可以用于討論醫生的職業精神、醫療救治的效果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危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渭的《明夷待訪錄》中。據傳,明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李時中的醫生,他擅長醫術,尤其擅長在病情危急時進行診治,因此被人稱為“危診李醫生”。后來,人們將他的醫術和行為總結為“危診”,并將其作為一個成語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危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危”作為形容詞修飾“診”,表示診斷的狀態或性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車禍現場,醫生進行了緊急的危診,及時救治了傷者。
2. 這位醫生以他的危診精神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尊重和感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危險的診斷治療”這個關聯來記憶危診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醫療救治的相關知識,了解醫生在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方法和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醫生在病情危急時進行的危診是為了救治患者。
2. 初中生:這位醫生以他的危診精神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贊揚。
3. 高中生:醫生在面對病情危急的時候,必須進行準確的危診,以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