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
基本解釋
(1).三件可危之事。《淮南子·人間訓》:“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
(2).古代西部邊疆山名。《書·禹貢》:“ 三危 既宅。” 孔 傳:“ 三危 為西裔之山也。”《孟子·萬章上》:“ 舜 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殺 三苗 於 三危 ,殛 鯀 於 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誅不仁也。”按:關于 三危 的位置,說法不一。一說今 甘肅 敦煌 三危山 即古 三危 。一說在 甘肅 岷山 之西南。一說在 云南 。參見“ 三危山 ”。
成語(Idiom):三危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w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種危險的情況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危是由“三”和“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三種危險的情況或狀態。這三種危險可以是身體上的、精神上的或者是處境上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危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面臨多種危險的情況,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危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君無三危。”意思是國君不能有三種危險。后來逐漸演變為表示任何人或者事物都不能有三種危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生活陷入了三危的狀態,身體不好、工作不順利、感情不穩定。
2. 這個國家正面臨著三危的挑戰,經濟下滑、社會動蕩、外部壓力增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危”與“三個危險”進行聯想,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危險相關的成語,如“四面楚歌”、“五谷豐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養了三只小貓,它們經常在樹上爬得很高,真是太危險了!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園內玩火,因為這樣做會帶來三危的后果。
3. 高中生:我們班級的學習氛圍不好,老師說這是我們成績下滑的三危之一。
4.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常常會面臨三危,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和人際關系問題都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