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録
基本解釋
宋 代指縣令、錄事參軍一級的地方官吏。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初入令録之人,并可注録事參軍。如無員闕可授,大縣簿尉,仍賜令録之俸。”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十二》:“ 宋 初,選人寄祿官凡四等……録事參軍、縣令,謂之令録。”
成語(Idiom):令録 (lìng lù)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命令和記錄,表示頒布命令和記錄事實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録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令”和“録”。其中,“令”指命令、指示的意思,“録”指記錄、記載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頒布命令和記錄事實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頒布命令、記錄事實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機構頒布命令、制定規定、記錄事件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令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是描述漢代官員頒布命令和記錄事實的行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表示頒布命令和記錄事實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令録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國家頒布了一項新的法律,這是一項重要的令録。
2. 這個機構負責記錄和保存重要的令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令録”與“頒布命令和記錄事實”之間的關系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手持令牌,一邊頒布命令,一邊記錄事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頒布命令和記錄事實相關的成語,如“令出必行”、“録像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頒布了一項新的作業,我需要在令録上記錄下來。
2. 初中生:班長頒布了新的班規,我們需要遵守令録上的規定。
3. 高中生:政府發布了一項新的政策,這是一項重要的令録。
4. 大學生:公司頒布了新的管理制度,我們需要在令録上記錄重要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