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阸
成語(Idiom):拒阸(jù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jù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拒絕登上高位,自愿辭退官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拒阸是一個古代的成語,用來形容官員辭退高位,自愿放棄權力和地位。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拒絕登上高位,表示官員不貪圖名利,能夠懂得自己的位置和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拒阸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官員辭退高位,自愿放棄權力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面對名利誘惑時能夠堅守原則,不為權勢所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拒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宋代文學家蘇軾曾任江州司馬,后因為他的兄弟蘇轍被貶官而主動辭退了自己的職位。蘇軾辭官時,他寫了一封辭表,表達了自己拒絕高位的決心。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并形成了成語拒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拒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拒表示拒絕,阸表示高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滿政府的腐敗,決定拒阸辭職。
2. 這位官員在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時,選擇了拒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拒阸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拒和阸。拒意為拒絕,阸意為高位。通過聯想拒絕高位的意思,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拒”的成語,如“拒人千里之外”、“拒諫如流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當班長,我要拒阸。
2. 初中生:他因為不滿學校的不公平待遇,決定拒阸擔任學生會主席。
3. 高中生:他拒阸了父親的要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4. 大學生:她畢業后選擇了拒阸高薪的工作,而是選擇了從事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