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涸
基本解釋
◎ 干涸 gānhé
[run dry;dry up] 河流、池塘等干枯無水
河流干涸
較深的北部,數百年后也可能干涸。——《死海不死》
◎ 干涸 gānhé
[dry] 沒有水的
夏季的淺塘干涸現象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dry up; run dry
詳細解釋
水量枯盡,多用于河道、池塘。《晉書·范汪傳》:“玄冬之月, 沔漢 乾涸,皆當魚貫而行,排推而進。” 明 田藝衡 《留青日札·江枯》:“ 嘉靖 丁未,自夏至冬 浙江 潮汐不至,水源乾涸,中流可泳而渡。” 沉從文 《新湘行記》:“我站在干涸的石灘間,遠望來處一切。”
成語(Idiom):干涸(gān hé)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水源枯竭,干燥無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涸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指的是干燥、無水,而“涸”指的是水源枯竭、干涸。干涸形容水源枯竭、干燥無水的狀態。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比喻事物枯竭、沒有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涸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較少,但可以用來形容河流、湖泊等水源干涸,也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無法繼續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韓非子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韓非子去見齊宣王時,說了一些不受歡迎的話,宣王生氣地說:“你這個人真是無恥,就像干涸的井一樣。”這個故事中的干涸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涸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干”和“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的水井已經干涸了。
2. 這個項目的資金已經干涸,無法繼續進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干涸的水井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干燥的河床,沒有一滴水,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干涸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水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干涸這個成語的理解,如“水落石出”、“井底之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的時候,河流干涸了,小魚兒沒有地方游泳了。
2. 初中生:經過幾年的干涸,這個村莊的水井終于恢復了活水。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干涸,急需發展新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