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吞
基本解釋
[釋義]
(動)把別國的領土或別人的產業強行并入自己的范圍內。
[構成]
偏正式:并〔吞
[例句]
這家大公司并吞了幾個小公司。(作謂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兼并) swallow up; gobble up; annex; merge
詳細解釋
◎ 并吞 bìngtūn
(1) [annex;merge;swallow up]
(2) 把別國的領土或他人的財產強行并入自己的范圍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漢· 賈誼《過秦論》
(3) 吞沒,淹沒
若干住人的地區反而為沙漠所并吞。——《向沙漠進軍》
(1).兼并侵吞。 漢 賈誼 《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唐 李山甫 《亂后途中》詩:“諸侯貪割據,羣盜恣并吞。” 宋 岳飛 《御書屯田三事跋》:“ 祜 ( 羊祜 )輔 晉武 ,慨然有并吞之心。”
(2).容納合并。 晉 郭璞 《江賦》:“揔括 漢 泗 ,兼包 淮 湘 ,并吞 沅 澧 ,汲引 沮 漳 。”
把別國的領土或別人的產業等強行納入自己的范圍內。 明 無名氏 《臨潼斗寶》第一折:“某有心併吞十七國諸侯,爭奈無有妙計。” 清 無名氏 《義火可握國記》:“其后雖併吞四鄰,不復染指於該國。” 柯超 《辛壬瑣記》:“賊既敗竄,散處 紹 屬。 紹 民疲敝,無所得食,每自相併吞。”
成語(Idiom):并吞(bìng tūn)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t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實力強大的勢力或國家吞并另一個實力較弱的勢力或國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并吞一詞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齊侯并吞我鄉。”并吞的意思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勢力或國家吞并另一個實力較弱的勢力或國家。這種吞并可以是通過武力征服,也可以是通過政治手段控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并吞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勢力或國家強大而野心勃勃,試圖吞并其他勢力或國家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吞并其他競爭對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通過戰爭或政治手段吞并其他國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齊國的國君齊宣公十五年,齊侯并吞了一個叫“我鄉”的地方,因此有了“齊侯并吞我鄉”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并吞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通過并吞競爭對手,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
2. 歷史上有許多強國通過并吞其他國家來擴張領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并吞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巨大的口吞下一個小東西,以此來表示一個強大的勢力吞并一個較弱的勢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并吞事件,如秦朝統一六國、元朝統一南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只大狼并吞了小白兔。
2. 初中生:歷史上有許多國家通過并吞其他國家來擴張領土。
3. 高中生:這家公司通過并吞競爭對手,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
4. 大學生:政治家利用并吞的手段擴大了國家的勢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