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
基本解釋
(1).一根毛。喻細小、輕微的事物。《韓非子·顯學》:“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宋 朱熹 《觀書有感》詩之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
(2).指一根鳳毛。喻人年少有賢才。 唐 岑參 《送張郎中赴隴右覲省卿公》詩:“中郎鳳一毛,世上獨賢豪,弱冠已銀印,出身唯寶刀。” 唐 杜甫 《送蘇州李長史之任》詩:“一毛生鳳穴,三尺獻龍泉。” 唐 熊孺登 《和竇中丞歲酒喜見小男兩歲》詩:“聞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鳳池頭。”參見“ 鳳毛 ”。
(3).輔幣一角的別稱。一圓的十分之一,系“毫”之省。
成語(Idiom):一毛
發音(Pronunciation):yī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極小的數量或價值,相當于一分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毛是指一根頭發的一部分,非常微小的數量。用來形容數量或價值非常少的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來形容很少的數量或價值。可以用來形容金錢、物品、時間等方面的極小數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中國的貨幣是銅錢,一枚銅錢有十個孔,每個孔的價值是一毛。由于一根頭發非常細小,所以人們用“一毛”來形容非常微小的數量或價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一毛錢都不肯借給我。
2. 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只是一毛錢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毛”與頭發聯系起來,想象一根細小的頭發,用來形容非常微小的數量或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金錢和數量相關的成語,例如“一分錢,一分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有一毛錢可以買一個糖果。
2. 小學生:我只花了一毛錢買了一支鉛筆。
3. 初中生:這個游戲只需要一毛錢就可以玩。
4. 高中生:我只花了一毛錢買了一本二手書。
5. 大學生:這個物品的價值只有一毛錢,不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