綰納
成語(Idiom):綰納(wǎn nà)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婦女將頭發梳成發髻,用絲線等綰扎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綰納是一個形容詞,形容婦女將頭發梳成發髻,并用絲線等綰扎住的樣子。比喻事物有條理、整齊美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整齊、有條理的樣子,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形象整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綰納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孝武本紀》中,記載了晉孝武帝司馬曜的故事。據說孝武帝曾在一次宴會上,看到一個婦女將頭發梳成發髻,并用綰子綰扎住,非常整齊美觀。孝武帝非常贊賞這種整潔的樣子,于是用“綰納”來形容事物整齊美好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發型整齊得像綰納一樣,看起來非常漂亮。
2. 這個工作室的布置非常綰納,一切井然有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到婦女將頭發梳成發髻,并用絲線等綰扎住的樣子,以及事物整齊、美好的形象,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等,用于形容事物整齊有序的樣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書包整理得綰納一樣,每個書本都放得整整齊齊。
2. 初中生:這個圖書館的書架排列得綰納一樣,找書非常方便。
3. 高中生:他的筆記寫得綰納一樣,每個知識點都整理得非常清晰。
4. 大學生:這家咖啡館的裝修風格綰納得非常有格調,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