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繇
基本解釋
謂戍邊;亦指戍邊士兵。《史記·平準書》:“天子見 卜式 名,識之,曰‘是固前而欲輸其家半助邊’,乃賜 式 外繇四百人。”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外繇謂戍邊也。一人出三百錢,謂之過更。 式 歲得十二萬錢也。一説,在繇役之外得復除四百人?!薄?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昭帝紀》:“天下以農桑為本。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繇?!薄?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溝洫志》:“卒治 河 者為著外繇六月?!?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外繇,戍邊也?!?/p>
成語(Idiom):外繇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y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表華麗、光鮮,內里卻貧乏、空虛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繇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外表看起來很漂亮、華麗,但實際上內在卻很貧乏、空虛的情況。它強調了外表與內在的對比,警示人們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繇常用于貶義場合,用來形容那些外表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內在貧乏的人或物。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外表形象而忽視內在素質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虛有其表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外繇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的含義與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化傳統有關。在古代,社會上重視外表形象,許多人注重裝飾和虛榮,而忽視了內在的修養和素質。外繇成語的出現就是對這種現象的批判和警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繇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外”和“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穿著金光閃閃的衣服,但實際上是個外繇的人。
2. 這個產品包裝很精美,但質量卻是外繇的。
3. 不要只看他的外表,要看他的內在,免得被外繇所迷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外繇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穿著華麗的外衣,但內里卻是空空如也,沒有實質的東西。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外繇相似的成語,如“虛有其表”、“華而不實”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玩具很漂亮,但是玩起來沒意思,真是外繇。
2. 初中生:她雖然穿著時髦,但成績卻很差,是個外繇的女孩。
3. 高中生:這個電影的特效很棒,但劇情太空洞了,有點外繇。
4. 大學生:他的論文寫得很華麗,但內容實際上很空洞,是個外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