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披古通今
發音(Pronunciation):pī gǔ tōng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披:穿戴;通:通曉;今:現在。披古通今指能夠熟知古代的事物,同時也能理解和應用現代的知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古通今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古代和現代的事物都有深入了解和理解。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具備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理解能力,同時也擁有現代知識和技能。披古通今的人不僅對歷史文化有所了解,還能夠將古代的智慧和現代的知識結合起來,靈活運用于現實生活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披古通今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見識廣博。可以用來贊美那些既懂得古代文化,又具備現代知識的人。例如,當描述一個學者或者教育家的時候,可以用披古通今來形容他們的學識廣博和見識獨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披古通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梁陳的《文選·韋應物墓志銘》中,原文為“通古今而自披”。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于文學作品和口語中,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披古通今由三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披古通今的學者,對于歷史文化和現代科學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2. 這位教授不僅在古代文化方面有深厚造詣,而且對現代科技也非常了解,真是披古通今的人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古代的衣服,同時拿著現代的科技產品,表示他既了解古代文化,又掌握了現代知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古代文化知識,如“博古通今”、“古為今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像披古通今的人一樣,既學習古代的文化,又了解現代的知識。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名披古通今的學者,能夠在歷史和現代科學領域做出貢獻。
3. 高中生:他是我們學校的披古通今代表,不僅在學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還在社會實踐中有著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