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
成語(Idiom):排斥(pái chì)
發音(Pronunciation):pái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排斥指的是拒絕、不接納或不容忍某人或某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排斥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不接納、不容忍或拒絕。它強調了對方的被忽視、被拒絕或被抵制。排斥是一種負面的情緒表達,常常與歧視、偏見或不公正行為相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排斥常用于描述個人、團體或社會對某人或某事物的不接納、不容忍或拒絕。例如,一個人因為與他人不同而被排斥,或者一個國家對外國人的排斥行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場景,包括社交、政治、文化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劉向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劉向在官場上被排斥的經歷。在當時,劉向因為與其他官員意見不合,被排斥在外,無法得到重用。這個故事成為了“排斥”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排斥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同的政治觀點而被排斥在朋友圈外。
2. 這個公司對于新員工的排斥態度,讓人感到不公平。
3. 在這個學校,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有很少的排斥現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排斥在一群人之外,被孤立和拒絕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排斥相關的成語,如“排山倒海”、“排除萬難”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喜歡那個排斥我玩的同學。
2. 初中生(13-15歲):他因為是新生而受到了班級里的排斥。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應該反對任何形式的排斥和歧視。
4.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里,我們要尊重多樣性,不應該有排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