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羅漢
基本解釋
指 釋迦 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 賓度羅跋羅惰阇 、 迦諾迦伐蹉 、 迦諾迦跋厘惰阇 、 蘇頻陀 、 諾詎羅 、 跋陀羅 、 迦哩迦 、 伐阇羅弗多羅 、 戍博迦 、 半托迦 、 羅怙羅 、 那伽犀那 、 因揭陀 、 伐那婆斯 、 阿氏多 、 注荼半托迦 。參見“ 十八羅漢 ”。
成語(Idiom):十六羅漢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iù luó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十六個勇猛無畏的人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六羅漢是佛教中的十六位阿羅漢菩薩,他們都是佛陀的弟子,具有超凡的智慧和無畏的勇氣。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十六個勇猛無畏的人物,通常指的是一群非常英勇、強大和無所畏懼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群勇敢無畏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支強大的團隊或組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十六羅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故事中的十六位阿羅漢菩薩。阿羅漢菩薩是佛教中的圣者,他們通過修行和悟道,獲得了解脫和智慧。佛陀的弟子之一,目犍連(音jué jiān lián)在佛陀圓寂后,將佛陀的教誨傳播到了中國。他在傳教過程中,遇到了十六個勇敢無畏的弟子,他們都具有超凡的智慧和無畏的勇氣。后來,人們用“十六羅漢”來形容勇猛無畏的人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隊伍里有十六羅漢,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他們的前進。
2. 這個公司的領導團隊就像十六羅漢,勇敢無畏地面對各種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十六羅漢”與佛教中的阿羅漢菩薩聯系起來記憶。同時,可以將其與勇猛無畏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中的十六羅漢的故事和他們的特點,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七十二變”、“四海之內皆兄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西游記》,孫悟空和他的朋友就像十六羅漢一樣勇敢。
2. 初中生:我們班級里有十六個同學參加了籃球比賽,他們像十六羅漢一樣拼盡全力。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要像十六羅漢一樣勇敢面對挑戰,不畏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