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rì shàng sān gān ㄖㄧˋ ㄕㄤˋ ㄙㄢ ㄍㄢ日上三竿
◎ 日上三竿 rìshàngsāngān
[the sun is three poles high—it’s late in the morning] 太陽距地平線有三竹竿來高,約為上午八、九點,形容時間不早,也形容起床晚
曈曈曉日上三竿,客向東風競倚闌。——宋· 蘇軾《題潭州徐氏春暉庭詩》
詞語解釋
rì shàng sān gān ㄖㄧˋ ㄕㄤˋ ㄙㄢ ㄍㄢ日上三竿
太陽升起來離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約為午前八、九點鐘。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時間不早。《南齊書·天文志上》:“ 永明 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 唐 韓鄂 《歲華紀麗·春》:“日上三竿。”舊注:“古詩云:‘日上三竿風露消。’”《五燈會元·徑山杲禪師法嗣·西禪鼎需禪師》:“又誰管你地,又誰管你天。物外翛然無箇事,日上三竿猶更眠。” 宋 楊億 《勸石集賢飲》詩:“日上三竿宿霧披, 章臺 走馬帽簷欹。” 老舍 《寶船》第一幕:“咱們的皇上多么懶哪!日上三竿他才起,先喝一大碗香油,然后吃好幾大張蔥花烙餅。”亦省作“ 日三竿 ”。 宋 陸游 《示兒輩》詩:“坐使乃翁無一事,高眠常到日三竿。”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日上三竿
成語(Idiom):日上三竿
發音(Pronunciation):rì shàng sān g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太陽升起后,已經升過了三竿(竹竿),形容人起得早、精神煥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日上三竿”源自于古代,用來形容人早晨起得早,精力充沛。三竿指的是竹竿,古代人們常用竹竿作為日晷,用來觀測日影的位置。當太陽升起后,如果日影已經升過三竿,就表示早晨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因此,“日上三竿”成語就成了形容人早起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早晨起得早,精神煥發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早起的人,也可以用來自嘲自己早晨起得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日上三竿”的起源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古代人們觀測日晷的習慣而來的,用來形容早起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日上三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早晨五點就起床鍛煉,真是日上三竿的人。
2. 昨天晚上熬夜看球賽,今天早晨我可是日上三竿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日上三竿”與早晨太陽升起的景象聯系起來,想象太陽升起后,日影已經升過三竿的情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日月如梭”、“一日千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天早晨我都是日上三竿,早早就起床上學了。
2. 初中生:他每天早晨五點就開始練習樂器,真是日上三竿的人。
3. 高中生:昨天晚上我熬夜寫作業,今天早晨我可是日上三竿了,差點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