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礫
成語(Idiom):滴礫
發音(Pronunciation):d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非常少量的東西或極其微小的粒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滴礫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滴,指液體懸掛在物體上的一滴;礫,指小石子或細粒的石塊。滴礫意為非常少量的東西或極其微小的粒子。用來形容數量很少或程度很輕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滴礫常用來形容非常少量的事物或微小的粒子。可以用來描述時間、數量、力量等方面的微小變化。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點點雨水、一絲微風、一滴汗水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滴礫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游》。其中有一段話寫道:“礫石之微塵,山嶽之高千里也。盈江之水,不入海而不息者,以其微也。”意思是礫石的微塵、山峰的高聳都是微小的事物,而滿江的水卻不斷流入海中,這是因為水的微小。后來,人們將這段話中的“礫石之微塵”引申為滴礫,用來形容非常少量的東西或微小的粒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滴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只涉及到滴礫的范圍,不值得太過關注。
2. 他的貢獻只是滴礫之功,不能與其他人相提并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滴礫與滴水石穿相聯想。滴水石穿是一個成語,意為水滴經常滴在石頭上,最終會穿透石頭。滴礫中的“滴”也是指水滴,而“礫”則是指石頭。通過將滴礫與滴水石穿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記住滴礫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數量、程度相關的成語,如滴水成冰、滴水不漏等,以擴展對滴礫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今天只下了滴礫般大小的雨滴。
2. 初中生(13-15歲):盡管他的貢獻只是滴礫之功,但也不能忽視他的努力。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問題雖然只涉及到滴礫的范圍,但我們也應該認真對待。
4. 大學生及以上:他的工作成果雖然只是滴礫,卻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