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席
基本解釋
未經邀請徑入筵宴。 明 范濂 《云間據目抄》卷一:“ 嵩 ( 嚴嵩 )子 世蕃 鷙縱,邀公( 楊允繩 )飲,有二客皆朝紳,不速而至。 世蕃 令兩童子持朱墨筆點其面,為闖席者戒。”
成語(Idiom):闖席
發音(Pronunciation):chuǎng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一方冒險挑戰權威,打破常規,突破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闖席一詞源自古代宴會禮儀。在古代中國,宴會時座位分為高座和低座,高座是貴賓的座位,而低座是普通人的座位。一般情況下,普通人不敢擅自坐到高座上,否則會被視為無禮。而“闖席”一詞指的就是不顧禮節,冒險地坐到高座上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一方勇敢地挑戰權威,冒險突破困境的情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方面敢于冒險,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闖席”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關羽闖廟的故事。據說關羽在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劉備時,關羽被迫退到了一座廟里。他知道曹操軍隊即將到來,但他沒有退縮,而是冒險地坐到了廟堂中央的高座上,擺出一副鎮定自若的姿態。曹操一見到關羽坐在高座上,大為震驚,不敢輕舉妄動。這個故事成為了“闖席”的象征,用來形容一個人勇敢地挑戰權威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其中“闖”是動詞,表示冒險挑戰;“席”是名詞,表示座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中闖席,最終成為了總經理。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憑借自己的創新成果,成功地闖席于國際學術界。
3. 這個創業者不畏困難,勇敢地闖席,最終打造出了一家成功的企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闖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坐在高座上,擺出一副自信的姿態,表示勇敢地挑戰權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闖席”相關的成語,如“闖關”、“闖紅燈”等。同時可以學習其他與勇敢、冒險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勇敢地闖席,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闖席,最后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他勇敢地闖席,改變了學校的風氣。
4. 大學生:他畢業后決定創業,勇敢地闖席,開辦了自己的公司。
5. 成年人:我要勇敢地闖席,爭取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