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從
基本解釋
(1). 漢 魏 時稱 胡 羌 等少數民族歸附朝廷為“義從”。取歸義從命之意。《后漢書·西羌傳·湟中月氏胡》:“ 湟中 月氏胡 ……又數百戶在 張掖 ,號曰 義從胡 。”《后漢書·段熲傳》:“ 熲 將兵及 湟中 義從 羌 萬二千騎出 湟谷 。”
(2).稱由 胡 羌 丁壯組成的軍隊。《后漢書·鄧訓傳》:“ 湟中 諸 胡 皆言:‘ 漢 家常欲鬭我曹,今 鄧使君 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 訓 遂撫養其中少年勇者數百人,以為義從。”《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一年》:“﹝ 梁習 ﹞皆禮召其豪右,稍稍薦舉,使詣幕府。豪右已盡,次發諸丁強以為義從。”
(3).自愿從軍者。《后漢書·公孫瓚傳》:“ 瓚 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資治通鑒·漢章帝建初五年》:“帝以 干 為假司馬,將弛刑及義從千人就 超 。” 胡三省 注:“義從,自奮愿從行者。”
(4).依附。《宋書·袁豹傳》:“居位無義從之徒,在野靡并兼之黨。”
成語(Idiom):義從(yì cóng)
發音(Pronunciation):yì c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遵循別人的意愿或指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從是由“義”和“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指遵守道義或原則,從表示跟隨或順從。義從的意思是按照別人的意愿或指示行事,表示順從他人的決定或遵循他人的要求。這個成語強調順從他人,表示自己愿意服從別人的安排或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1. 在工作場合,當領導或上級安排任務時,可以使用義從來表示自己愿意順從并按照要求執行任務。
2. 在家庭生活中,當父母或長輩提出建議或要求時,可以使用義從來表示自己愿意聽從并采納他們的意見。
3. 在團隊合作中,當團隊成員提出建議或決策時,可以使用義從來表示自己愿意支持并按照團隊的決策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義從的人,他非常遵守道義和原則,總是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他的行為深受人們的尊重和贊揚,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順從他人的行為,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總是義從別人的安排,從不抱怨。
2. 他對領導的要求總是義從有度,不會過分順從。
3. 在團隊中,大家都應該義從團隊的決策,共同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義”字和“從”字的意義來記憶這個成語。義表示遵守原則,從表示跟隨,可以想象自己在遵守原則的道路上跟隨別人的腳步,來幫助記憶義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含義相關的成語,如“不義之財”、“義無反顧”等。
2. 學習成語的故事和起源,了解更多有趣的成語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家庭中,我們應該義從爸爸媽媽的教導,好好學習。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義從老師的要求,按時完成作業。
3. 高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義從團隊的決策,共同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