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材
成語(Idiom):樗材(chū cái)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草木的根和莖,比喻事物的根本、基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樗材”源自于《莊子·內篇·秋水》:“大塊樗材,遺於野;其香不免於斧斤之害。”意為大塊的樗材被遺棄在野外,其香味無法避免被斧斤砍伐的傷害。這里的“樗材”比喻事物的根本、基礎,表示重要的東西常常被人忽視或破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忽視或破壞事物的根本、基礎的情況。比如:“我們要保護環境,不能傷害大自然的樗材。”;“學習的基礎是打好基礎知識,不能忽視樗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樗里子的人,他擅長制作樗木器具,非常講究樗木的質量。有一次,樗里子把一塊質量很好的樗木放在野外,結果被人砍伐了。樗里子非常傷心,他感嘆道:“大塊樗材,遺於野;其香不免於斧斤之害。”后來,人們將這個故事中的“樗材”作為成語,用來比喻重要的東西常常被人忽視或破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語為“樗材”,沒有其他修飾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毫不重視,完全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樗材。
2. 這個計劃缺乏科學的基礎,根本不具備實施的樗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樗材”與“樹木”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棵樹的根和莖是它的樗材,表示事物的根本、基礎。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樗材”相關的成語,如“樹大招風”、“根深蒂固”等,擴展對事物根本、基礎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家要珍惜身體健康,不要忽視鍛煉的樗材。
2. 初中生:學習要打好基礎,不能忽視課本知識的樗材。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時,要注意專業的發展前景和個人興趣的樗材。
4. 大學生:創業要有堅實的基礎,不能忽視市場調研的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