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形
成語(Idiom):像形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g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狀像;外形相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兩個或多個事物的形狀、外貌相似,或者一個事物的形狀、外貌與其本身相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外形、形狀相似,或者人的相貌與某個形象相似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莊子·人間世》一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鳥看到了一塊巨大的玉石,覺得它的形狀非常像自己,于是鳥飛到玉石上,立即被石頭的重量壓扁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形狀相似不代表本質相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像”和“形”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雕塑像形得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出是石頭做的。
2. 這幅畫像形真神似,仿佛能夠說話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生活中的事物相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形狀奇特的云朵,它像一只鳥在天空中飛翔,這樣就能夠記住“像形”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形影相吊”、“形影不離”等,來豐富對形狀相似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塊石頭像形一個大大的心形。
2. 初中生:這個雕塑像形得非常逼真,讓人感覺就像是真的一樣。
3. 高中生:這幅畫像形與真人一模一樣,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