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鋏
成語(Idiom):鳴鋏(míng jiá)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j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采出眾,聲名遠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鳴鋏源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鳴鋏者,楚人也,善彈鋏。齊桓公使人聘之,辭以疾,使人以鋏來。鳴鋏使者,而后知鳴鋏之良,乃使人追之,已去遠矣。桓公曰:‘楚人有詩,曰鳴琴而鋏,不絕其鳴。’”意思是說,鳴鋏是楚國人,擅長彈奏鋏。齊桓公派人去聘請他,他以生病為由拒絕,但派人帶去了一把鋏。鳴鋏的使者離開后,桓公才意識到鳴鋏的才華,派人追趕,但已經走得很遠了。桓公說:“楚人有一首詩,說的是鳴琴而鋏,音樂不斷。”這個故事后來演化成成語,形容一個人的才華出眾,聲名遠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鳴鋏一詞常用于形容文人墨客的才華出眾,聲名遠揚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有卓越的才能,或者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鳴鋏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記載,描述了楚國彈奏鋏的音樂家鳴鋏的才華和聲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鳴”和“鋏”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當代文壇的鳴鋏,作品廣受贊譽。
2. 這位科學家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成為學術界的鳴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鳴鋏”與音樂家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他在彈奏鋏的時候聲名遠揚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中國古代音樂樂器和音樂文化的知識,深入了解古代音樂家的才華和影響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學校里的才藝表演中展現出了鳴鋏般的才華。
2.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以其出色的表現成為了田徑隊的鳴鋏。
3. 高中生:她憑借自己的音樂才華成為了樂壇的鳴鋏。
4. 大學生:他在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了該領域的鳴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