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訐
基本解釋
惡意攻擊。《新唐書·張仲方傳》:“ 憲宗 方用兵,疾其言丑訐,貶為 遂州 司馬。”
成語(Idiom):丑訐(chǒu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丑陋的事情或丑惡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丑訐是由“丑”和“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丑”表示丑陋、難看的樣子,“訐”表示揭發、告發。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揭發丑陋事情或丑惡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揭發丑陋行為或暴露丑惡事情的情境。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警示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576年,魯國有一位叫季孫的大臣,他的外貌十分丑陋。有一天,季孫在宮廷上對國君說:“臣有一事,不敢隱瞞。”國君問:“何事?”季孫答道:“臣的丑陋之處,愿國君揭發于眾。”國君聽后大笑,并稱贊季孫的勇氣和誠實。從此以后,“丑訐”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丑”和“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勇于丑訐,揭發了那個腐敗官員的丑惡行徑。
2. 這個新聞報道揭露了一起丑訐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丑訐”這個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將“丑”與“陋”聯系在一起,表示丑陋的意思;將“訐”與“揭”聯系在一起,表示揭發、告發的意思。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丑訐”相關的成語,如“丑態百出”、“丑陋無恥”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了一件丑訐的事情,被老師批評了。
2. 初中生:這部電影揭示了社會上的丑訐行為,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3. 高中生:這篇文章通過揭露丑訐,探討了人性的復雜性。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勇于揭發社會上的丑訐,維護社會的公正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