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土
成語(Idiom):杵土(chǔ tǔ)
發音(Pronunciation):chǔ t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固執地堅持錯誤的觀點或主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杵土一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固執地堅持錯誤的觀點或主張,不肯改變。這個成語中的“杵”指的是用來搗碎或攪拌的木杵,“土”指的是土地。將木杵杵在土地上,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將土地搗碎或攪拌均勻,因此成語“杵土”也就比喻固執己見,不肯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杵土”來形容那些固執己見、不肯改變的人。比如,當有人一直堅持錯誤的觀點而不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時,我們可以說他“杵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成語“杵土”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卷六十六·孟子荀卿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孟子曾經說過“杵臼之論”,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把杵頭放在臼上,再用力搗擊,他就能把臼搗碎。但是如果一個人把杵頭放在地上,再用力搗擊,他卻無法將地搗碎。這個故事用來比喻一個人固執己見,不肯改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杵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杵”是動詞,表示用木杵搗擊,“土”是賓語,表示被搗擊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杵土,不肯改變自己的觀點。
2. 不要總是杵土,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杵土”。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木杵在地上使勁搗擊,但土地卻始終無法被搗碎或攪拌均勻,這樣可以形象地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成語“杵土”之后,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固執己見相關的成語,如“固步自封”、“獨斷專行”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聽老師的話,總是杵土,不肯改正錯誤。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總是杵土,不肯聽取別人的建議。
3. 高中生:有些人因為固執己見,總是杵土,不肯接受新的觀點。
4. 大學生:在學術討論中,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杵土,才能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