罽幙
成語(Idiom):罽幙(jì mù)
發音(Pronunciation):jì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婦女守節時所穿戴的衣服,比喻守節或守身的女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罽幙是古代婦女喪服的一種,由黑色的絹或布制成。成語“罽幙”比喻女子守節或守身,即指女子在丈夫或親人去世后,為了表示忠誠和純潔,堅守節操和貞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女子守節或守身的品德高尚、忠貞不渝。也可以用來形容男子守身不娶或守身不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衍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晉代宰相王衍的妻子盧氏,丈夫去世后,她守節三年,忠貞不渝,一直穿著罽幙。后來,她被封為貞節夫人,成為后世女子守節的楷模。由此,罽幙成為了象征女子節操和貞節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守節三年,忠貞不渝,真是一位罽幙之女。
2. 她一生都守身如玉,是個真正的罽幙女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罽幙”與女子守節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女子穿著黑色的罽幙,堅守節操和貞操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女子節操和貞節相關的成語,如“節哀順變”、“守身如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是一位真正的罽幙女子,守身如玉。
2. 初中生:她守節三年,忠貞不渝,成為了貞節的楷模。
3. 高中生:罽幙是婦女守節時所穿戴的衣服,象征著女子的純潔和忠貞。
4. 大學生:在現代社會,女性的罽幙不僅僅是外在的服飾,更是一種內心的堅守和品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