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ān píng èr mǎn ㄙㄢ ㄆㄧㄥˊ ㄦˋ ㄇㄢˇ三平二滿(三平二滿)
(1).謂平平穩穩,日子過得去。 宋 黃庭堅 《四休居士詩》序:“太醫 孫居昉 ,字 景初 ,為士大夫發藥,多不受謝。自號 四休居士 。 山谷 問其説, 四休 笑曰:‘麤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妬老即休。’” 宋 辛棄疾 《鷓鴣天·登一丘一壑偶成》詞:“百年雨打風吹卻,萬事三平二滿休。” 宋 陳昉 《穎川語小》卷下:“俗言‘三平二滿’蓋三遇平二遇滿,皆平穩得過之日。”
(2).平淡,平庸。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七:“ 傅欽之 作中丞,言 劉仲馮 。一日, 貢父 逢之,曰:‘小姪何過,致起臺章?’ 欽之 慚云:‘也只三平二滿文字。’ 貢父 熟視,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宋 陳亮 《又乙巳秋(與朱元晦)書》:“最可惜許多眼光抹漆者,盡指之為盲人,而一世之自號開眼者,正使眼無翳,眼光亦三平二滿,元靠不得;亦何力使得大地清明,赫日常在乎?”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三平二滿
成語(Idiom):三平二滿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píng èr m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或行為平和、滿足,不貪婪、不爭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平指平和、平等、平安;二滿指滿足、滿意。三平二滿是對人的品德和行為的要求,要求人們心態平和,對待他人平等,生活安穩,同時滿足自己的需求,不貪心不爭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平二滿常用于教育、道德品質培養等場景中,用來教導人們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貪婪爭斗,以及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不損害他人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平二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和教育理念。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的修養和道德品質的培養,而三平二滿則是對于人們道德修養的一種要求和表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平二滿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平”和“二滿”都是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品德和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秉持著三平二滿的原則,與人為善,不爭斗。
2. 在家庭中,我們應該要保持三平二滿的心態,和睦相處。
3.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人秉持著三平二滿的價值觀念,共同建設美好的社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平二滿”拆分為“三平”和“二滿”,然后聯想成“三平安平等平和”和“二滿足滿意”,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成語和道德觀念,如“仁者無敵”、“克己奉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三平二滿的好孩子。
2. 初中生:在班級里,我們要互相幫助,保持三平二滿的關系。
3. 高中生:考試不僅要追求好成績,也要保持三平二滿的心態,不給自己太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