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莪
成語(Idiom):匪莪(fěi ér)
發音(Pronunciation):fěi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識時務、不知天高地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匪莪一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匪莪之不知,莫大焉。”意思是說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不明白大局,不懂得天高地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明事理、不懂得尊重他人、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常用于批評和諷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左傳》的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13年的春秋時期。當時,魯國的僖公在位,他的大臣季友發現了一位名叫匪莪的人,他是一個無知無德、不明事理的人。季友在向僖公匯報時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匪莪之不知,意味著他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不明白大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匪莪”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匪”是形容詞,意為“不”,“莪”是名詞,意為“知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匪莪了,完全不明白這個決策的重要性。
2. 別和他爭論了,他是個匪莪之人,根本不值得浪費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匪莪”中的“匪”字和“莪”字。想象一個人戴著面具(匪),頭頂上長著一片草(莪),表示這個人是一個虛偽、無知的人,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不知天高地厚”、“目光短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是個匪莪之人,連基本的規則都不懂。
2. 初中生(13-15歲):別理他,他只是個匪莪,不值得浪費時間。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行為完全匪莪,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努力。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職場上,匪莪的人往往很難得到他人的認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