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書
基本解釋
指漢字草書。草書體勢似一筆寫成,故稱。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昔 張芝 學 崔瑗 杜度 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 王子敬 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p>
成語(Idiom):一筆書(yī bǐ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yī bǐ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寫得非常簡潔、扼要的文章或文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用極少的字數寫出非常簡練、扼要的文章或文字。形容文字簡練有力,能夠表達出深刻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章或文字的書寫方式,也可用于形容演講或表達觀點時言簡意賅、言之有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中記載了“一筆書”這個成語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書法家名叫張懷瓘,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但在一次考試中,他只用了一筆就完成了一篇文章,而且內容非常精彩。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后,人們就用“一筆書”來形容寫得簡練、扼要的文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一筆書,簡潔明了,沒有一句多余的話。
2. 這篇文章雖然只有幾百字,卻寫得非常精彩,真是一筆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筆書”與寫字的過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只用一筆就完成了一篇文章的情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書法、寫作相關的成語,如“一字千金”、“文不加點”等,以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的作文雖然只有幾句話,但是老師說是一筆書,很好。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寫一篇100字的作文,我用了一筆書就寫完了。
3. 高中生:寫作文時,我總是追求一筆書的風格,力求簡練、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我盡量避免廢話,力求以一筆書的方式寫出精彩的論述。
5. 成年人:在工作中,能夠用一筆書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