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志
基本解釋
◎ 不得志 bùdézhì
[unsuccessful] 謂志愿不能實現或欲望不能滿足
老五認為教民辦學校是自己不得志
詳細解釋
謂志愿不能實現或欲望不能滿足。《戰國策·趙策四》:“若足下不得志於 宋 ,與國何敢望也?”《后漢書·彭寵傳》:“﹝ 光武 ﹞及即位, 吳 漢 、 王梁 , 寵 之所遣,并為三公,而 寵 獨無所加,愈怏怏不得志。”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宗回長老》:“有僧不得志於寺,詣 劍浦縣 訴云。” 徐朔方 《<長生殿>前言》:“ 洪昇 是不得志的,他的交游卻都是當代文學界的優秀人物。”
成語(Idiom):不得志
發音(Pronunciation):bù dé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沒有達到自己的志向或目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得志是由“不”、“得”、“志”三個字組成的成語。不表示否定,得表示獲得,志表示志向、目標。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沒有獲得自己的志向或目標,遭遇不如意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個人或事物的不如意、失敗、失意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工作、學業、生活等方面的不順利或挫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夫不得志者,貧而無名,寒而無親,疾而無醫,老而無賴。”這句話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生活中遭遇不幸、不如意的境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得志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得”表示獲得,“志”表示志向、目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努力學習,但在考試中卻不得志。
2. 這個項目他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最終卻不得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追逐自己的目標,但最終卻沒有達到,感到失望和不如意的情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志在千里”、“志同道合”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很努力地學習,但這次考試還是不得志。
- 初中生:我參加了很多比賽,但在比賽中總是不得志。
- 高中生:我一直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但現實讓我不得志。
- 大學生:我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在創業過程中卻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