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投梭之拒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shū zhī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某種情況下,拒絕接受別人的幫助或建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投梭之拒”由四個字組成,其中,“投”指的是投擲,扔掉;“梭”指的是紡織用的梭子,表示工作;“之”表示關系;“拒”表示拒絕。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像把紡織梭子扔掉一樣,拒絕別人的幫助或建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自負或固執的人,他們不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或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可用于形容某些組織或團體拒絕接受外來的觀點或文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投梭之拒”源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故事。故事中,楚國的大夫賈生向楚昭王建議發展農業和商業,以增強國家實力。然而,楚昭王拒絕了他的建議,并將賈生流放到了鄂地。賈生在流放期間,通過寫下了《離騷》等詩篇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憤怒。這個故事成為了“投梭之拒”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投梭之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自負了,對于別人的建議總是投梭之拒。
2. 這個團隊不愿意接受外部的意見,總是投梭之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投梭之拒”與扔掉紡織梭子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在紡織時,突然將梭子扔掉,表達了拒絕接受別人幫助或建議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故事,了解賈生的遭遇和他的詩篇對楚國文化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投梭之拒,從不聽取別人的建議。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很固執,對于同學們的意見總是投梭之拒。
3. 高中生:雖然老師的建議很實用,但他們還是投梭之拒,堅持自己的方式。
4. 大學生: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而不是投梭之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