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禁
基本解釋
國家的法禁。《書·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暴亂。” 孔 傳:“秋官卿主寇賊法禁,治姦慝,刑強暴作亂者。” 宋 曾鞏 《刑部尚書制》:“中臺八坐,典司邦禁。”
成語(Idiom):邦禁(bāng jìn)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j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法律法規所禁止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禁是由“邦”和“禁”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邦,指國家;禁,指禁止。邦禁指國家法律法規所禁止的事物。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強調違法行為是被國家嚴厲禁止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禁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少,更多地出現在法律、政治等領域的討論和文章中。可以用來描述一些明令禁止的行為,例如貪污、走私、盜竊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禁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確,但它與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和政治思想有關。在古代,國家禁令是非常嚴厲的,一旦違反就會受到嚴厲懲罰。因此,邦禁成為了形容違法行為的一個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禁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種行為是邦禁,絕對不能容忍。
2. 那個貪官因為觸犯了邦禁,被判了重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邦禁與“國家法律禁止”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法律相關的成語,了解國家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以及違法行為的后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因為觸犯了邦禁,被警察抓住了。
2. 初中生:我們要守法,不做任何邦禁的事情。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對邦禁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社會秩序。
4. 大學生:作為公民,我們應該自覺遵守邦禁,不違法亂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