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狄
成語(Idiom):攘狄
發音(Pronunciation):ráng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消滅外敵,驅逐侵略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攘狄一詞出自《左傳·宣公十三年》:“攘狄之役,勝而輕之。”意為擊敗北方的狄人后,不重視他們。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指消滅外敵,驅逐侵略者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勝敵人、消除危險、保衛家園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攘狄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春秋時期。當時,中國北方經常有來自狄人的侵擾。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各個諸侯國紛紛出兵攻打狄人。其中,魯國的宣公十三年,魯國成功擊敗了狄人,但卻沒有重視他們,這就是攘狄一詞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攘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攘為動詞,狄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團結一致,攘狄保家園。
2. 古代英雄們為了攘狄而奮勇殺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攘狄中的"攘"可以聯想為"攻打",而"狄"可以聯想為"敵人"。所以攘狄就是攻打敵人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戰爭史和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深入了解攘狄的意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攘狄保護我們的家園。
2.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英雄為了攘狄而英勇奮戰。
3. 高中生:我們要學習先輩的精神,攘狄保衛祖國的安全。
4. 大學生:攘狄不僅是保衛國家的責任,也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