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迓
基本解釋
謂排列儀仗以迎客。《宋書·庾登之傳》:“ 豫章 與 臨川 接境,郡又華大,儀迓光赫,土人并驚嘆焉。”
成語(Idiom):儀迓
發音(Pronunciation):yí y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儀態端莊,舉止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儀,指儀態,禮貌;迓,招待。儀迓形容人的舉止得體,儀態端莊,禮貌周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儀表舉止得體,有禮貌的樣子。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在公共場合的表現,也可以用來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儀表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中有一句“無傷無咎,王事多憂,儀迓多時”。這句話意思是說君主的事務繁忙,需要時刻保持儀表得體,舉止得當。后來,人們將“儀迓”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儀表舉止得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眾場合總是儀迓得體,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 她的儀迓讓人感到她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舞臺上,儀表得體,舉止得當,受到觀眾的贊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儀表舉止相關的成語,如“儀態萬方”、“儀表堂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那個老師,她的儀迓很好,總是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2. 初中生:在國際會議上,我們的代表儀迓得體,贏得了外國人的尊重。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儀迓,起到模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