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粞
成語(Idiom):糠粞(kāng lí)
發音(Pronunciation):kāng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微不足道的東西,也用來形容人的才能或品行低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糠粞,糠指谷物的外殼,粞指谷物的碎屑,都是非常細小的東西。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微不足道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能或品行低劣,不值得一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糠粞這個成語多用于貶義,用來形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的才能或品行低劣。可以在日常生活、教育、文學作品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糠粞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樂記》中,其中有一句話說:“糠糟之中,必有可取者。”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在糠糟的東西中,也一定有可以取用的地方。后來演變為成語糠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糠粞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的才能真是糠粞不堪,完全不值得一提。
2. 這個問題真是糠粞之見,根本不值得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肤训陌l音與“糠瘡”相似,可以聯想到糠瘡是一種微不足道的皮膚問題,這樣就能記住糠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糟糠之妻、糟糠之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水平真是糠粞不堪,需要多加努力。
2. 初中生:這個電影的劇情糠粞無聊,毫無看點。
3. 高中生:這個社交平臺上的言論大多是糠粞之見,缺乏深度思考。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只是糠粞之作,沒有實質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