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絲
基本解釋
指穿結甲葉之繩。 唐 李賀 《摩多樓子》詩:“天白水如練,甲絲雙串斷。行行莫苦辛,城月猶殘半。”
成語(Idiom):甲絲(jiǎ sī)
發音(Pronunciation):jiǎ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細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甲絲是指蠶絲,蠶絲非常細小輕柔,因此成語“甲絲”用來形容事物非常細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細小的事物或細小的差別,也可以用來形容細致入微的工作或思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漢武帝時,董仲舒為太子舍人,舍人屬官,乘馬車,車后有人持鞭。一日,鞭杖斷,人曰:‘無他,將取甲絲縛之。’”這個故事中的“甲絲”指的是蠶絲,用來修補鞭杖的故事流傳開來,后來成為了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非常細小,簡直就像甲絲一樣。
2. 這個巧克力的差別很細微,就像甲絲一樣難以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甲絲”與蠶絲聯系起來,想象蠶絲的細小和輕柔,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細小的成語,如“豆蔻年華”、“沙丁魚之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3-6歲):我弟弟的小手指上有一根甲絲。
2. 小學生(7-12歲):這只螞蟻的身體比一根甲絲還要細小。
3. 初中生(13-15歲):她的發絲非常細小,看起來像甲絲一樣。
4. 高中生(16-18歲):這個實驗中的變化非常微小,就像甲絲一樣難以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