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荒
成語(Idiom):驚荒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情況緊急或突發,使人震驚、驚慌失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驚荒一詞來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晉文公之時,杞桓公卒,悼公即位,文公弟荒自外入,驚人。”意為杞國桓公去世,悼公即位時,桓公的弟弟荒從外地突然闖入,使人們感到震驚。后來,人們將這種突發事件引申為其他緊急、突然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突發事件或緊急狀況,使人們感到驚訝、恐慌或無所適從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驚荒一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晉國的歷史事件。在晉文公統治時期,杞國桓公去世后,他的弟弟荒突然闖入晉國,引起了晉國人的驚訝和恐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突然出現在會議上,把大家嚇得驚荒。
2. 火災突發,人們驚荒失措,不知所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驚荒”與“突發事件”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突然發生的緊急狀況,使人們感到震驚和恐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突發事件相關的成語,如“驚弓之鳥”、“驚弓之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突然從后門沖進來,把我們嚇得驚荒。
2. 初中生:考試前一天才發現有一本重要的課本沒帶,我當時就驚荒了。
3. 高中生:突然停電的時候,大家都驚荒了,不知道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