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成語(Idiom):弄潮
發音(Pronunciation):nòng c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積極參與、推動社會進步,追求時代潮流,努力改變現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弄潮一詞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昔者吳王夫差為越師,弄潮于江上,以敗越軍。”意為追求時代潮流,積極參與社會進步,努力改變現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積極投身于社會事務,追求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行為。也可用來表達個人或團體對時代潮流的追隨和推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夫差為了征伐越國,親自帶領軍隊到江邊,以弄潮的方式迷惑越國軍隊,最終成功擊敗了越國。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弄潮”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其中“弄”表示積極參與,推動;“潮”表示時代潮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致力于教育事業,真是個弄潮兒。
2. 這個年輕人熱衷于創新科技,是弄潮的一代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弄潮兒”,弄潮的人就像是在江邊玩耍的孩子,積極參與、推動時代潮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社會進步、時代潮流相關的成語,如“跟風”、“引領潮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做弄潮兒,積極參與班級活動,推動班級進步。
2. 初中生: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我們應該關注社會熱點,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3. 高中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成為弄潮兒,為社會進步貢獻智慧和創新。
4. 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成為弄潮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推動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