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應
承應(chéng yìng)
發(fā)音:chéng yìng
基本含義:接受并應對某種任務、責任或要求。
詳細解釋:承應指接受并應對某種任務、責任或要求。它強調了人們應當勇于承擔責任,并能夠恰當地回應各種要求。這個成語中的“承”表示接受,接受任務或責任;“應”表示應對,應對任務或責任。
使用場景:承應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勇于承擔責任,應對各種要求。它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不敢承擔責任、逃避任務的行為。
故事起源:《孟子·公孫丑上》中有一則故事:“孟子曰:‘若谷者貧,而有子者六人。六人將食于若谷。若谷曰:“子不食我,我必殺子。”子曰:“子之不殺我,我必食子。”子曰:“殺子則無以事父母矣?!弊釉唬骸笆匙觿t無以養(yǎng)子孫矣?!泵献勇勚?,曰:‘子之不食若谷者,所以事父母也;若谷之不殺子者,所以養(yǎng)子孫也?!边@個故事表達了一個人應當承擔責任,回應要求的道理。
成語結構:承應的結構是“動詞+動詞”,表示接受并應對某種任務、責任或要求。
例句:
1. 他一直以來都能夠承應各種壓力,從不退縮。
2. 領導對他的工作能力很滿意,認為他能夠承應重任。
3.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勇于承應,堅持不懈。
記憶技巧:可以將“承應”拆分為兩個部分,“承”和“應”。想象一個人接過一個任務(承),然后積極應對(應)這個任務,勇敢地承擔責任。
延伸學習: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學習其他與責任、勇氣相關的成語,例如“肩負重任”、“勇往直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愿意承應班級里的各種任務,為大家做貢獻。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承應好組織的各項工作。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承應家庭的期望,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我要承應社會的需求,為社會做出貢獻。
5. 成年人:作為一名職場人士,我要承應公司的要求,努力工作。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承應”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