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牢
基本解釋
◎ 少牢 shàoláo
[offer sacrifice to gods with hogs and sheep] 古代祭祀用羊和豬做祭品稱少牢
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詳細解釋
舊時祭禮的犧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 杜預 注:“四時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 淵明 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竹青》:“后領薦歸,復謁 吳王廟 ,薦以少牢。”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太牢少牢》:“《國語》‘鄉舉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則羊與豕俱稱少牢矣。其不兼用二牲而專用一羊或一豕者,則曰特羊、特豕。可知太牢不專言牛、少牢不專言羊也。”一說謂以羊為少牢乃舉羊以賅豕。《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 孔廣森 補注:“少牢,舉羊以賅豕。”參見“ 太牢 ”。
成語(Idiom):少牢
發音(Pronunciation):shǎo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少牢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少年犯罪。形容年輕人犯罪的現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少牢是由“少”和“牢”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少”表示年輕人,指年輕人犯罪;“牢”表示監獄,指犯罪者被關押的地方。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年輕人犯罪的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年輕人犯罪的情況。可以用于新聞報道、社會問題討論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少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社會中,年輕人犯罪的現象是比較常見的。這個成語的出現,是對這一現象的形象描述和概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少牢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表示的是一種特定的情況或現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近年來,少牢現象日益嚴重,社會對此予以高度關注。
2. 治理少牢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輕人被關進牢籠中的場景,以幫助記住“少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這個成語可以引發對青少年犯罪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可以了解相關的社會問題和犯罪預防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2歲):我們應該通過教育來預防少牢現象的發生。
2. 初中生(13-15歲):少牢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到預防工作中去。
3. 高中生(16-18歲):要解決少牢問題,不僅需要加強教育和監管,還需要改善社會環境,提供更多的機會給年輕人。
以上是關于成語“少牢”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