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
基本解釋
◎ 去國 qùguó
[leave one's motherland] 離開自己的國家
去國三千里
反義詞
還都、遷都
詳細解釋
(1).離開本國。《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狹 三閭 之喪江,矜 望諸 之去國。”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三:“我這次‘去國’的意義,差不多同‘出世’一樣。”
(2).離開京都或朝廷。 南朝 宋 顏延之 《和謝靈運》詩:“去國還故里,幽門樹蓬藜。”《明史·王家屏傳》:“ 家屏 柄國止半載,又強半杜門,以戇直去國,朝野惜焉。” 夏曾佑 《將改官出都》詩:“連天芳草送征輪,未充低徊去國身。”
(3).離開故鄉(xiāng)。 宋 蘇軾 《勝相院經(jīng)藏記》:“有一居士,其先 蜀 人……去國流浪,在 江 淮 間。”
成語(Idiom):去國
發(fā)音(Pronunciation):qù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離開自己的國家,背井離鄉(xiāng)。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去國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離開自己的祖國或家鄉(xiāng)。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離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遠離家鄉(xiāng)。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移民、留學(xué)生、流亡者等離開自己的國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與去國相關(guān)的故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將領(lǐng),他在戰(zhàn)敗后,被劉邦囚禁在咸陽。項羽被囚禁后,感到非常悲傷和失望,他寫下了《離騷》這首著名的詩歌。詩中有一句“去國懷鄉(xiāng),至今思項羽”,表達了他離開家鄉(xiāng)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從此,人們開始使用“去國”來形容離開自己的國家或家鄉(xiāng)。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去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離開家鄉(xiāng)去國外留學(xué)。
2. 這位藝術(shù)家為了追求夢想,毅然決然地去國外發(fā)展。
3. 在他的心中,離開家鄉(xiāng)去國外工作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項羽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項羽離開自己的國家后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相關(guān)的成語,如“離鄉(xiāng)背井”、“遠離故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去國外旅游的時候,見到了很多不同的文化。
2. 初中生:我爸爸媽媽為了工作的機會,決定去國外工作幾年。
3. 高中生:我夢想著將來能夠去國外留學(xué),體驗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