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
基本解釋
(1).公馬。 清 蔡奭 《官話匯解·禽獸魚蟲》:“馬公:兒騷。”
(2).神名。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十八:“巫覡家私祀 馬公 ,見 明 錢希言 《獪園淫祀類》,云 蘇州 花筵中以插花 馬公 為 五郎 部下傷官,巫祝稱為 馬總管 ,俗呼 馬阿公 ,別設矮席,先祀之,匆匆送去,肰后登謌。相傳 馬阿公 , 葑門 人,名 福 ,以賣菱為業,每晨擔菱出 閶門 ,過 宋相公 祠,必擇一雙為供。后與人爭擔不勝,登 滅渡橋 投水死,適 宋相公 神舟至此,因收作帳前驅使。是則其事本出 吳 中,巫家私相尊奉,遂及吾地,且為立廟,宜有司之禁止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鬼神·馬公宋相》:“或云 馬公 、 宋相 俱是 五通神 部下傷官, 湯文正公 滅燬淫祀時……惟 馬公 、 宋相 兩像,終不能動,問是何神,廟祝詭以財神對,乃釋之,至今鄉人猶存其祀。”
成語(Idiom):馬公
發音(Pronunciation):mǎ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直口快,直言不諱,不拐彎抹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公是一個地名,位于中國福建省湄洲島上。相傳湄洲島上的馬公市曾經有一位官員,他非常直率,說話直截了當,不善于拐彎抹角。因此,人們用“馬公”這個詞來形容那些直言不諱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直率、坦誠的性格。可以用于贊美某人的直爽和勇敢,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人過于直接而不夠圓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公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福建湄洲島上的馬公市。這個地方的官員以直率著稱,因此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馬公,從來不會說假話。
2. 這個老師非常馬公,總是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馬公市的官員直率的性格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站在馬公市的街頭,直接對路過的人們說出真實的想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直率的成語,如“直言不諱”、“直抒胸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你說話太馬公了,可以溫柔一點嗎?
2. 初中生:他是個馬公,經常直接指出我們的錯誤。
3. 高中生:他的性格很馬公,從不會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4. 大學生:他的直率和勇敢讓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