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損
成語(Idiom):棰損
發音(Pronunciation):chuí s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責、斥責、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棰損是由“棰”和“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棰”是一種古代的刑具,用來打擊犯人進行懲罰;“損”表示損害、傷害。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對某人進行責備、斥責或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棰損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對某人進行嚴厲的責備或懲罰,表示對其過錯或錯誤的嚴肅處理。可以用于形容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各種場景中的嚴肅批評或懲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與棰損有關。相傳,西漢時期,司馬相如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文人,但他為人過于傲慢自大,經常得罪人。一次,司馬相如在宴會上得罪了當時的丞相,丞相決定對他進行嚴厲的懲罰。丞相命令司馬相如脫去官服,跪在地上接受棰打,以示警戒。這個故事成為后來“棰損”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對他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棰損。
2. 父母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了棰損,希望他能改正錯誤。
3. 老師對學生的懶散態度進行了棰損,提醒他們要努力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棰打,表示受到了嚴厲的責備或懲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責備、懲罰相關的成語,如“指責”、“斥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小明的作業不認真進行了棰損。
2. 初中生:班主任對不守紀律的學生進行了棰損。
3. 高中生:父母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進行了棰損,希望他們能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