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寒食節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shí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寒食節期間的禁火、禁煙、禁炊,以及為了追思故人而不食肉食的風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寒食節,又稱清明節前的寒食、寒食清明,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寒食節期間,人們禁止生火、燒煙,不做飯,也不食用肉食,以示對逝去的親人的哀思和懷念之情。這一風俗始于春秋時期,因為當時楚國國君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而開始了這一習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寒食節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們在特定節日期間的禁欲、追思和哀悼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比喻某人因為某種原因而喪失了原本的樂觀和開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寒食節的起源與屈原有關。據傳,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忠臣和偉大的詩人,但后來被誣陷陷害,被貶到了邊遠之地。在他被貶之后,楚國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局面,最終被敵國攻破。屈原深感痛心和絕望,于寒食節這一天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開始了寒食節的風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寒食節由“寒食”和“節”兩個詞組成。其中,“寒食”指的是節日期間禁止生火、禁煙、禁炊的風俗;而“節”則表示節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寒食節期間,人們禁火、禁煙,不做飯,也不食用肉食。
2. 他過去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可是最近的失敗讓他變得像個寒食節一樣,整天愁眉苦臉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寒食節與禁火、禁煙、禁炊、不食肉食的風俗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圖像,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寒食節的起源和相關的傳統習俗,以及清明節這一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慶祝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寒食節的時候,我們家里不做飯,也不生火,只吃冷食。
2. 初中生:寒食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我們要通過這個節日來緬懷先賢。
3. 高中生:寒食節期間,人們禁煙、禁火,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
4. 大學生:寒食節的風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傳承和弘揚這樣的傳統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