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盜
成語(Idiom):誨盜(huì dào)
發音(Pronunciation):huì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引別人去犯罪或做壞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誨盜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誨意為引導,盜意為犯罪。它的基本含義是指引別人去犯罪或做壞事。該成語常用于指責那些以惡劣的動機引誘他人犯罪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誨盜這個成語常常在道德教育、法律宣傳等場合使用。它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被他人的引誘所迷惑,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遠離犯罪行為。同時,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故意引導他人去犯罪的人,提醒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項羽在攻打秦國之時,有一個叫做韓信的將領,他勾結了敵對勢力楚國的人,向項羽泄露了秦軍的軍事計劃。韓信的行為被項羽發現后,項羽對韓信說:“你這是在誨盜!”這個故事中的“誨盜”成語,后來就被用來形容引導別人犯罪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誨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誨”是動詞,意為引導;“盜”是名詞,表示犯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誨盜他們偷竊他人的財物。
2. 這些網絡詐騙犯通過各種手段誨盜他人的個人信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黑暗中引導另一個人去偷盜,形象地表達了誨盜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法律相關的成語,加深對社會公德和法治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相互幫助,而不是誨盜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網絡詐騙是一種常見的誨盜行為,我們要提高警惕。
3. 高中生:他利用自己的權力,誨盜公共財物,最終被法律懲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