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數
基本解釋
謂一一略舉。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 朱買臣 一略數,請相公聽拜覆。”
成語(Idiom):一略數
發音(Pronunciation):yī lüè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略數是指能夠一目了然地計算出數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略數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夫一略數也,不可得而聞矣。”意為能夠迅速、準確地計算出數量。這個成語強調了計算速度快且準確無誤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略數常用于形容人的計算能力非常強,可以迅速地完成數學計算、統計工作等。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數量非常多,無需細數就能知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張衡的天文學家,他能夠以一目了然的方式計算出星星的數量。因此,人們就用“一略數”來形容他的計算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數學好,一略數就能算出最復雜的題目。
2. 這位老師的計算能力很強,一略數就知道學生的考試成績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一略數”與迅速計算、準確統計相聯系,想象一個人迅速地數數并得出結果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數學、計算能力相關的成語,如“心算”、“滿堂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數學成績提高了,現在能一略數出乘法口訣表了。
2. 初中生:他是我們班的數學天才,一略數就能解決復雜的方程題。
3. 高中生:這個物理題很復雜,但他一略數就能算出來。
4. 大學生:他是我們學校的數學奧賽冠軍,一略數就能解決各種復雜的數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