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繒
成語(Idiom):扳繒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l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顧法律、道德或倫理的束縛,采取各種手段和方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扳繒的字面意思是“扳住繒子”,繒子是古代用來束縛牲畜的繩子。這個成語比喻人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顧法律、道德或倫理的束縛,采取各種手段和方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形容某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不顧法律、道德或倫理的約束,甚至不惜傷害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一則故事。魏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位貴族,他有一天出門時看到一只大鳥飛過,他非常喜歡,于是派人去抓來。但是他的下屬怕抓不到,就把一只鳥的腿扳斷了,然后抓來給魏公子。魏公子看到后很生氣,因為他喜歡的是完整的鳥,而不是受傷的鳥。所以他就用“扳繒”來形容這種不擇手段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扳繒”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得到晉升,不擇手段,扳繒損害了很多同事的利益。
2. 這個公司為了賺錢,扳繒違法行事,最終引發了巨大的財務危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為了扳住繒子,不擇手段地用力拉扯,形象地表達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扳繒”相關的成語,如“不擇手段”、“魚肉百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贏得比賽,扳繒作弊,結果被老師發現了。
2. 初中生:為了考取理想的大學,有些同學扳繒舞弊,但最終還是被識破了。
3. 高中生:為了保持高分,有些同學扳繒作弊,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4. 大學生:為了通過考試,有些同學扳繒作弊,這樣只會害了自己的未來。
5. 成年人:為了達到目的,有些人扳繒違法行事,這是不可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