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堂
基本解釋
◎ 開堂 kāitáng
(1) 〈方〉
(2) [hold a court]∶升堂審訊,辦案
(3) [set up a mourning hall]∶設靈堂
開堂吊孝
詳細解釋
(1). 宋 代譯經院翻譯新經時的儀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 太平興國 中,始置譯經院於 太平興國寺 ……每歲誕節,必進新經,前兩月,二府皆集,以觀翻譯,謂之‘開堂’。”
(2).佛教語。指開壇說法。 宋 蘇軾 《重請戒長老住石塔疏》:“大士未曾説法,誰作金毛之聲;眾生各自開堂,何關石塔之事。”《朱子語類》卷一○六:“頃 曾孝敘 知 青州 請一僧開堂,觀者甚眾。” 汪洋 《游鼓山四律示同游諸子》詩之三:“佛殿鳴鐘鼓,山深四月寒。開堂談圣箭,喝水憶迴瀾。”
(3).升堂;坐堂。 茅盾 《子夜》十一:“你們是新舊知縣開堂會審么?”
(4).開始營業。
(5).設靈堂。如:開堂吊孝。
成語(Idiom):開堂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開堂指的是開展官方會議或宣布重要事情的儀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堂是一個古代官方會議的說法,是指在正式會議開始之前,主持人或官員會進行一些儀式性的動作或宣布重要事情。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開場白或開場儀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堂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各種正式會議、慶典或重要活動的開場儀式。例如,可以用于形容政府領導人宣布國家重大政策的場景,或者用于形容學校開學典禮的儀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開堂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它源于古代官方會議的習俗。在古代,開堂是官方會議的重要環節,表示會議正式開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堂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開”和名詞“堂”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議主持人開堂時,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會議議程。
2. 學校開學典禮上,校長進行了一次莊重的開堂儀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開堂”與“官方會議”或“正式儀式”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將“開堂”與“開場白”進行類比,幫助記憶其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方會議的習俗和儀式,以及其他與會議、儀式相關的成語,如“開幕”、“閉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開堂時,老師宣布了明天舉行的運動會的時間和地點。
2. 初中生:學校開學典禮上,校長進行了一次莊重的開堂儀式,宣布新學年的目標和規劃。
3. 高中生:政府領導人在會議上開堂,向全國人民宣布了一項重大政策的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