贓罪
成語(Idiom):贓罪(zāng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zāng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罪行為或不正當行為所得的財物或收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贓罪是由“贓”和“罪”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贓指非法所得的財物,罪指犯罪行為。贓罪即指犯罪行為或不正當行為所得的財物或收益。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財物或收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贓罪這個成語常用于法律、社會和政治領域。可以用來描述貪污、受賄、盜竊等犯罪行為所得的財物,也可以用來形容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賈誼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賈誼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名臣,他曾經勸告漢武帝要懲治貪官污吏,清除贓罪。這個故事使得“贓罪”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贓罪是一個形容詞短語,通常作定語或補語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涉嫌贓罪,正在接受調查。
2. 這家公司被指控有贓罪行為,將面臨法律的制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贓罪”這個詞語聯想為“臟罪”。臟罪就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財物或收益,與贓罪的意思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術語,了解不同類型的犯罪行為和相應的法律條文。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那個小偷偷了很多東西,他犯了贓罪。
2. 初中生(14歲):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不要參與任何贓罪行為。
3. 高中生(17歲):新聞報道了一起貪污案,涉案金額高達數千萬元,涉嫌者將面臨贓罪的指控。